索 引 号 H001/2017-07236 成文日期 2017-07-24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有效性 有效 解读文件 政策原文

关于《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解读

发布日期:2017-07-24 16:4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

问1  制定本文件的政策依据有哪些

答: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浙江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职成[2016]117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意见》(杭政函[2016]14号)等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我区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本文件,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问2  本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推出四项举措、关注四类群体、推动三个整合、组建三个资源库、实现一个目标”。

1.  四项举措:

强化领导,暨每个镇街安排不少于1名专职人员从事终身教育管理并做好学习圈建设工作协调;

强化保障。区财政每年按常住人口数安排社区教育经费2元/人以上,各镇街根据常住人口数安排2元/人以上的社区教育经费,并逐步提高标准;

强化监督。制订终身教育评价标准,将社区教育纳入对镇街年度教育工作考核范畴;

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终身教育重

要意义和发展成绩的宣传。

2.  四类群体:

重点关注老年人群教育服务;重点关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重点关注新型农民教育服务;重点关注外来建设者培训。

3.三个整合:

整合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资源;

整合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资源。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五,为全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社区教育开放日;

整合其他部门教育资源,实现全区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4.三个资源库:

建立区、镇(街)二级师资库;终身教育数字课程资源库;配合省教育厅,持续完善市民学习成果存入转化的电子资源库,暨学分银行。

5.  一个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市民学习圈,并建成杭州市级示范性“街道(乡镇)30分钟市民学习圈”8个、区级示范性“社区(村)学习型社团”100个。

问3  终身教育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它主张在每一个人有学习需求的时刻,社会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从各级各类学校中有固定学制的教学活动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社区)等组织的长/短期培训、文体活动、科教卫法普及宣传以及近年兴起的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都是终身教育在百姓生活中的具体存在形式。

问4  目前我区推进终身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推进终身教育,我区已经做了十多年,早在2003年1月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加强学习型萧山建设……努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创建,在全区上下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1.“10分钟学习圈”覆盖全区。市民步行10分钟可到达本村/社区市民学校,车行10分钟可到达本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此外,区老年大学、区老年社区学院等单位长期为市民提供老年教育服务。我区10分钟学习圈的建设成果得到原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的亲笔批示,并登上中国教育报,成为2010年浙江省年度教育新闻。

2.学习型社团遍地开花。我区社区教育年度考核规定,每个村/社区每年需培育至少两个市民学习型社团。至今村社区一级的社团已逾千个。

3.数字化学习稳步推进。2017年,萧山学习港和“学在萧山”微信公众号同步开放,分别在PC端和手机端为市民免费提供网络1127门文化艺术、养生亲子类学习资源,并不定期更新课程。

4.终身学习活动周成为品牌。自2005年以来,我区连续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每年活动周里,各镇街成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入群众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区内一年一度的市民学习盛会。

经多年建设,我区终身教育领域成果丰硕,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浙江省首批学习型城市、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等荣誉接踵而至,成为我区终身教育发展的见证。

问5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答:学习型组织是人与人之间因共同愿景或兴趣特长而集聚起来的、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主旨的一种群众间的社会交往形式。它拥有一定数量的成员、规律而主题鲜明的活动、固定的活动场地,对内部成员有成长促进作用,对外部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问6  终身教育通过哪些具体途径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

答:终身教育主要通过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来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培养市民的学习意识,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1.镇街市民大讲堂。我区多个镇街开展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如宁围社区教育中心承办多年的“万民市民进课堂”、文明有礼北干人、红色衙前大讲堂等。结合市民学习偏好和政策号召两方面的需求,设置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养老护理等培训,采用送教入村/社区的形式,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2.重点人群针对性培训。区妇联、残联、农办等单位组织针对妇、幼、残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失地农民的针对性培训,尤其关注其中的弱势群体,例如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户等。

问7 《意见》提出推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终身教育机构将如何为未成年人提供校外教育

答: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需求主要集中在放学后、周末及寒暑假。根据这一特点,有条件的村/社区已经开设了四点半学校(相当于学后托管);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要求辖区村/社区在寒暑假举办假日学校或委托成校牵头组织“春泥计划”以丰富少年儿童的长假生活。未来,各镇街政府和教育机构将更注重青少年和学龄前幼儿类培训的开发和“家长课堂”的建设。

问8 《意见》提出打造30分钟市民学习圈,希望通过这个学习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答:“学习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各类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社团、学习参与者有机构成,学习活动丰富多样,学习形式灵活便捷,能满足市民多种学习需求的“学习社区”。

“乡镇(街道)30分钟市民学习圈”的本质是在街道(乡镇)层面,居民步行(或行车)不超过30分钟,就能便捷参加多种形式的社区学习活动。希望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新常态,生活圈成为居民的学习圈。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建好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电子学习地图,要整合好各类教育源源,要建好终身教育师资库、场地库和课程库,要重点关注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新型农民教育。

解读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成人教育科

联系电话:836236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