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用颜色判断鸡蛋营养?这是一个低级错误

发布日期:2017-11-07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在这句话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本末倒置的观念,比如,有人认为土鸡蛋的营养价值要比一般鸡蛋好,因为它贵;有人认为有机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高,因为它贵;还有人认为绿壳的鸡蛋比其他颜色的鸡蛋营养价值高,还是因为它贵。总之,只要价格是最高的,他们认为都是最好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我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价格高只能说明数量少,并不能等同于质量也高。有机鸡蛋的成本高,养的人少,价格自然会比较高,同理,饲养绿壳蛋鸡的人少,产蛋低,所以绿壳鸡蛋价格自然也高。但有一点大家必须要知道,不管是土鸡蛋还是洋鸡蛋,不管是有机蛋还是普通蛋,不管是绿壳蛋还是白壳蛋、褐壳蛋,总归不能逃离鸡蛋的范畴,你的营养价值再高也不能代替水果蔬菜,你的营养价值再低也比油条、方便面强。

现在,有很多人选购鸡蛋还是喜欢带有色眼镜,他们心里也许有自己的排名:“嗯,褐壳鸡蛋比粉壳鸡蛋营养高,粉壳鸡蛋比白壳鸡蛋营养高,什么?还有绿壳鸡蛋,那应该比褐壳鸡蛋营养高。”可能他们没有什么标准去衡量鸡蛋的营养价值,唯一的标准或许就是价格。为了打破这些人的有色眼镜,本文从最基本的问题谈起,带领大家重新认识鸡蛋,避免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一、鸡蛋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吃的鸡蛋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卵细胞,只不过这个卵细胞从卵巢到排出体外经历了重重考验,一路上不断“武装”自己,这才形成了具有蛋黄、蛋清、蛋壳的鸡蛋。那么,在形成一枚鸡蛋之前,这个卵细胞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毫无疑问,卵细胞最初的起点是在卵巢。和人一样,鸡也有两个卵巢,只不过在生长过程中,右侧的卵巢会慢慢退化,只有左侧卵巢能正常发育并且具备生殖功能。鸡的卵巢长得像一串“葡萄”,相信大家也亲眼见过,这些“葡萄”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可能就像个芝麻粒,这些“葡萄”粒的数量能达到数千个。莫非这些大大小小的“葡萄”粒就是卵细胞?

当然不是。我们的主角卵细胞很狡猾,从不轻易露面,它们其实都藏在这些“葡萄”粒里,每个“葡萄”粒中藏着一个卵细胞,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它们穿的衣服厚度不同,所以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形态。而所谓的衣服,其实就是黄颜色的卵黄物质,也就是鸡蛋中的蛋黄。我们可以这么想象,卵细胞就是葡萄中的葡萄籽,卵黄就是包裹住卵细胞的葡萄果肉,而卵黄外还有一层卵黄囊,就像是葡萄皮。等到发育成熟,卵黄囊就会破裂,卵细胞和卵黄就会脱离卵巢,进入下一站——输卵管中。

鸡的输卵管分为漏斗部(Infundibulum)、膨大部(Magnum)、峡部(Isthmus)、子宫部(Uterus)和阴道部(Vagina),这些部位对鸡蛋的形成分别起着不同作用。

包裹着卵细胞的卵黄首先进入漏斗部,漏斗部长得像个漏斗,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接收卵黄,另一个则是给卵细胞和公鸡精子提供受精场所。如果母鸡之前和公鸡交配过,那么进入漏斗部的卵细胞会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这枚蛋就会孵出小鸡;如果之前没有经过交配,那么这枚卵细胞也不会死去,而是依然单枪匹马地继续接下来的路程。

离开漏斗部后,卵细胞来到了膨大部。膨大部,顾名思义,就是整段输卵管中比较宽松的部位,在这里,卵细胞获得了另一重要装备——蛋清。在通过膨大部约3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卵细胞外的卵黄不断被蛋白包裹,从里到外分别是内稀蛋白、浓蛋白、外稀蛋白以及能够维持蛋黄处于鸡蛋中央的系带,这些蛋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清。

获得蛋黄和蛋清的卵细胞继续前进,来到了输卵管的峡部。峡部比较窄,它给卵细胞提供了两层膜,分别是内壳膜和外壳膜。两层膜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空隙,它的名字叫做气室,它的作用主要是给将来的小鸡提供氧气的。当然了,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那么这个气室也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穿过峡部,卵细胞带着蛋黄、蛋清和内外壳膜来到了子宫部。子宫部是卵细胞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因为这是为卵细胞提供“盔甲”的地方,这个“盔甲”就是蛋壳。说来也怪,人类的子宫是孕育胎儿的,而母鸡的子宫却是生产蛋壳的。在卵细胞缓慢地通过子宫时,钙质不断地依附在外壳膜上,最终形成了硬度很高的蛋壳,末了,细心的子宫还给鸡蛋壳抹上一层角质层,防止蛋内水分的过快蒸发以及细菌的侵入。

至此,一枚完整的鸡蛋就这样形成了,它最终会经由阴道、泄殖腔排出体外。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鸡蛋壳形成之前,鸡蛋的蛋黄、蛋清早已形成,而鸡蛋所有的营养物质就集中在两者身上,因此,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鸡蛋营养和蛋壳颜色并没有多大关系。

若大家觉得我空口无凭,那么下面的数据能够说明一切。下表是农科院唐修君等人对不同鸡种鸡蛋进行的一项测定,其中包括褐壳、粉壳、绿壳鸡蛋。由表中可知,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各个不同鸡种产下的鸡蛋营养物质含量相差并不大,即使部分项目有不同,差别也是很微弱的。

类似的研究文献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



二、蛋壳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蛋壳颜色的奥秘,完全在于蛋壳最外面的那层角质膜。之前已经提到过,在子宫部,蛋壳的形成靠的是钙质在壳膜的逐渐附着,但这些钙质是白色的,并不能显示出不同鸡蛋颜色的差异。真正能够使鸡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其实是那层很薄的角质层。

大家可以做这么一个实验,把家里的鸡蛋取出来,用小刀轻轻刮擦外表面,你们会发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鸡蛋,经过刮擦,蛋壳表面的那层颜色居然被刮掉了,露出来的是纯粹的白色,也就是碳酸钙的颜色。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实验是在太费劲,那么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蛋壳敲碎,然后仔细观察蛋壳的横截面,大家应该能看到,外表面带着颜色的那一层是非常薄的,其余部分则是白色的钙质层。所以说,能够使蛋产生颜色的,不过是那层薄薄的角质层。

在蛋壳完全形成的前3-4个小时,子宫内表面上的表皮细胞不断将合成和积累的色素转移到角质层中,在产蛋前约一个半小时,这层角质层就会紧紧沉积在蛋壳上,形成蛋壳上的颜色。

别看鸡蛋的颜色多种多样,其实存在于蛋壳角质层的色素只有三种,即原卟啉、胆绿素、胆绿素锌螯合物。这三种色素在角质层的比例不同,就会使鸡蛋呈现出蓝紫色到橄榄绿的不同颜色。能够决定这个比例的,或者说决定蛋壳颜色的,就是鸡的品种,也就是遗传基因。

比较常见的蛋鸡品种如下:

1.能够产出白壳蛋的母鸡主要来自于白来航鸡以及它们的商业化的杂交品种。白来航系统的鸡一般个体小、产蛋多、饲料吃得少,所以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也是目前国内饲养数量较多的蛋鸡。

2. 能够产出褐壳鸡蛋的母鸡主要来自于洛岛红、芦花洛克、新汉夏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褐壳蛋鸡不仅是蛋用鸡,也可以作为肉用鸡饲养,它们个体大、产蛋重、饲料吃得也多,在我国也是比较常见的品种。

3. 能够产出粉壳鸡蛋的母鸡来自于白来航鸡和洛岛红鸡的杂交鸡种,其优缺点介于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之间,蛋壳颜色也介于白壳蛋和褐壳蛋之间。

4. 能够产出绿壳鸡蛋的母鸡主要来自于绿壳蛋鸡品种,在我国较多,大多数的外观特点就一个字:黑。不仅毛黑、皮黑、肉黑,甚至骨头和内脏也是黑的,唯独蛋壳是绿色的,即五黑一绿。

目前国内常见的蛋用鸡种就是以上几类,鸡蛋的主要色系也就是白、褐、粉、绿这几种。

当然了,同一种色系的鸡蛋由于母鸡年龄、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产出的鸡蛋的颜色也会出现差异,这不难理解,就和人的肤色类似,虽然都是黄种人,但有些人显白一些,有些人显黑一些。因此,可以这么说,正是鸡蛋品种和饲养条件的不同,造成了鸡蛋颜色的多样性。



最后的话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鸡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不管是什么颜色的鸡蛋,由于蛋黄蛋白的形成在蛋壳之前,而鸡蛋颜色又取决于蛋壳表面的角质层,所以我们能肯定一点,鸡蛋营养价值和鸡蛋颜色无关。

不论是什么品种的鸡,只要饲养条件一样,它们产下的蛋的营养价值就差不多。反之,如果饲养条件不好,即便是再名贵的鸡种,母鸡自身没有获得足够营养,那么它产下的蛋的营养价值也高不到哪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