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级机关各部门,区直属各单位:
萧山广播电视台《关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办公室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五日
关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萧山广播电视台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有线广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我区有线广播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受到全区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近几年来,由于受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区有线广播的入户率、通响率有所下降,总体发展也呈下滑趋势。为保障我区有线广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网络质量、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机制等途径,促进我区有线广播建设事业的新发展。现就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契机,把有线广播建设作为打造“文化名区”的重要内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巩固我区有线广播的建设发展成果,使有线广播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建设目标
自今年起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级广播播出数字化、镇街(场)广播机房播出电脑化;在区到各镇街(场)广播信号光缆传输的基础上,实现镇街(场)到村(社区)广播干线传输电缆化、村(社区)级广播网络标准化。村(社区)广播网要按照《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进行改造,村广播入户率达到85%以上,通响率达98%,有完整的村广播室和管理制度,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三、 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落实试点阶段(2006年1月至6月)。对全区有线广播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提出有线广播建设的技术标准;制订有线广播标准化建设的奖励标准;召开动员会,对“广播发展年”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区和镇街(场)制定具体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萧山广播电视台根据全区有线广播的发展情况,落实一个以上镇街作为试点单位。运用试点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2.面上推开、重点建设阶段(2006年7月至12月)。各镇街(场)广播电视站根据有线广播建设的技术要求,全面实施有线广播从播出、网络传输到进村入户的升级改造工作。
3.查漏补缺、巩固完善阶段(2007年1月至6月)。各镇街(场)广播电视站在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对照标准要求作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解决一些尚未完善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4.检查验收、考核兑现阶段(2007年7月至12月)。组建检查验收班子,对各镇街(场)的“广播发展年”工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并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奖励。同时,召开“广播发展年”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 奖励标准
为鼓励各镇街(场)积极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萧山广播电视台将在网络事业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对按标准实施有线广播改造、建设和发展的镇街(场)进行奖励,具体标准如下:
1.2006年完成村(社区)级网络标准化改造50%以上,2007年完成100%的,经验收合格,按每个村(社区)一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2.2006年村(社区)级网络标准化改造不到50%,2007年底前完成100%的,按每个村(社区)八千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3.2007年底村(社区)级网络标准化改造完成50%以上的,按每个村(社区)五千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4.2007年底村(社区)级网络标准化改造不到50%的不予奖励。
5.城区、集镇居民社区开通有线广播(含调频有线广播)、楼道广播或草坪广播,并按时传送萧山电台节目,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的,按每个社区一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奖励资金用于广播事业建设,不得挪作他用。奖励制度由萧山广播电视台负责解释。
五、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镇街(场)及所属广播电视站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从巩固宣传思想阵地的高度来指导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及早行动,落实措施,抓出成效。
2.加大投入,全面建设。充分利用好网络整合的收购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广播发展年”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争取多方支持和参与,通过区、镇街(场)和村(社区)三级联动,确保我区有线广播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在入户率、通响率方面有一个量的提升,而且在播出和网络传输上有一个质的提高。
3.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要把广播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新农居点和集镇居民社区。要创造条件,做好安装公园草坪广播、小区楼道广播和发展有线调频广播等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有线广播的入户率和通响率。
4.建设队伍,强化管理。要在提高入户率、通响率和提升网络质量、优化播出手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日常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镇街(场)、村(社区)两级线务员队伍,落实职责和报酬,确保有线广播正常播出、随时通响。要强化有线广播的用户管理,建立有线广播的技术用户档案,通过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使我区有线广播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
附:《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附:
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
为全面提升农村有线广播网络质量,统一建设标准,根据国家有关广播电视技术规范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中所指村包括行政村、转制村和农村社区。
一、 网络设施标准
1.村级有线广播网建设应符合GY46-87《农村有线广播线路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采用有线调频广播技术的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广播信号从镇(街道)到村实现电缆传输,有线调频广播采用光缆传输。广播变压器布局合理,一般每只变压器(40W)覆盖最高不超过250只广播,功率线负载平衡,地线良好,匹配变压器工作接地电阻小于负载阻抗的10%或在传输1KHz信号时工作地线电压降不大于次级输出电压的10%。
3.传输网要有良好的衰减特性,馈电线不大于3dB,用户线不大于3dB,信噪比大于46dB。
4.村级网络架设应做到线路短直、安全、可靠,远离高压线路。与电力线同杆架设时,要保持1.5米安全垂直距离。村级线路架设离地面不小于3.5米,跨越公路时不小于4.5米。
5.村级广播支线可采用R16以上标准的铝线或护套电缆线。广播入户线应接保护电阻,电阻值为音箱额定输入阻抗的10%,电阻功率大于125mW,防止线路因雷击、短路等故障引起整片广播故障。
6.用户线进入房屋时,可穿管敷设,也可明敷在墙壁上,用线卡固定,做到牢固、安全、美观,横平竖直,双线入户,用户电压不低于20伏。
7.新农居(小区)做到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共同入户。
8.有线广播音箱(含有线调频音箱)指标要达到部颁乙级以上,音箱安装高度离地1.6米以上,避免日晒雨淋。
9.有线广播(含有线调频音箱)的入户率在85%以上,广播通响率98%。
二、村广播室标准
1.有独立的村广播室,环境噪声低,电气干扰小,面积在8平方米以上。室内保持整洁卫生,有一定的声学装修。
2.配备完整的广播转播设施(含有线调频广播),包括扩音机、数字收音调谐器、录音卡座、碟机(CD或DVD)、播出话筒、调音台和控制柜。
3.配有安全绝缘的电源线和接地良好的保护地线,机房内线路安装坚固耐用、整齐美观,每路进出线应标注清楚,方便检修。
4.各类设备配线应尽量短,设备之间有适当的间隔,机柜四周应保留不小于0.7米的维修空间,便于散热和检修。
5.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网络档案资料,上墙公示,并落实专人管理。
6.村委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宣传工作,积极支持有线广播电视事业,落实广播专项经费,确保村级广播事业年年有投入,并配有村级线务员或管理员。
主题词: 文化 广播 建设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