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息中,我区跨湖桥遗址和茅湾里窑址双双名列其中。至此,萧山有了两个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湖桥遗址:8000年前人类的杰作
跨湖桥文化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距今8000-7000年之间。2003年5月,又发现了与跨湖桥文化同类型的遗址———下孙遗址。2002年4月12日,跨湖桥遗址因其文化面貌非常独特新颖而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12月17日,在“跨湖桥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上,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严文明宣布了“跨湖桥文化”的命名。这是萧山文物考古史上一项重大突破。“跨湖桥文化”是萧山先民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跨湖桥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给考古专家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题材。
茅湾里窑址:中国瓷器文化发源地之一
茅湾里窑址在进化镇大汤坞新村茅湾里裘家山东坡。1956年发现,属春秋战国时期,堆积丰厚。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方向的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而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原始青瓷居多。制作采用轮制,除器底外,表里均施青黄色薄釉。用高温焙烧,有的大约与硬陶同窑所烧。印纹硬陶器形主要有罐、墰、鼎等。原始瓷器主要有碗、杯、盅、鼎、盉等。
瓷器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在浙江的古越国。以茅湾里窑址为代表的萧山进化地区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窑址,是古越国重要的制陶基地,为中国瓷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说明:萧山是中国瓷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6月10日的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文化部将正式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授牌。
相关链接:
根据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国家“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全国及省、市文化、文物系统届时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和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旨在切实唤起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建立并完善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同时,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改善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我区届时也将举办文化遗产展览、文物收藏鉴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