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54/2021-41616 成文日期 2021-02-22
发布机构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分类 会议、会务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2-23 16: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打造数智新高地 高水平谱写发展新篇章。

下面,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就开发区2020年工作作一回顾,并对2021年工作提出主要思路。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发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各部门和有关镇街的大力支持下,以“领头雁”“排头兵”的高度自觉,着力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治理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大幅提升,在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上升至第4位,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上升至第44位,首次跻身全国50强,其中实际使用外资位列全国第9位。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疫情防控为关键,经济总体稳中有升。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迅速建立“1+1+4+X”和“社会面、企业、建设工地”三线管控防疫体系,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助企措施扎实有力。率先研究出台“惠企20条”,开通员工省际包机,破解企业难题 100余个,帮助企业通过“亲清在线”兑现疫情相关补助资金超6000多万元。政策扶持精准到位,涉及技改设备、物资保障、复工达产、产业链配套、返萧交通费用等五大政策扶持金额达1.3亿元。复工复产平稳有序。率先组建10个专班,创新“1产2促3筹”三步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搭建“云招聘”平台。以“云招商”形式在线谈项目、抓招商。推进“创新券”应用和“云路演”平台。“暖心的服务,硬核的政策”等复工复产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刊播。经济指标率先转正。通过提前谋划布局,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提速增长。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5.1%;规上工业总产值466.9亿元,同比增长0.5%;规上工业增加值117.6亿元,同比增长0.6%;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同比增长2.3%;数字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15.7%;规上服务业增加值6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0.4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65亿元,分别增长9.54%、19.23%。

(二)以载体打造为突破,发展空间有力开拓。以重点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高端产业集聚,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信息港小镇加速建设超300万平方米的创新载体、总部大楼,新建成运营空间53万平方米,在省级小微企业园绩效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获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连续四年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机器人小镇持续打造50万平方米的发展新空间,开通数字公交专线,产业综合体、生活综合体主体完工。连续三年在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三江创智小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超10亿元的回音必世锦车业等14个重大项目签约入驻。科技城以收储加建设的模式,近200万平方米的“三谷一园一基地”创新载体加快推进。浙大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区块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创新空间投入使用,新建区块一期项目开工。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全年新开工基建、民生及产业项目9个,举行全省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园区债券获批发行,绿色化工园区通过省级认定。

(三)以双招双引为重点,发展能级持续提升。集中优势资源,精准发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招商引资持续第一。全年招引落地项目44个,总投资360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项目12个、投资20亿元项目5个,世界500强采埃孚驱动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华擎半导体制造项目和彗晶芯片散热新材料制造项目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完成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5家,商务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重点项目加快落地。“4286”产业载体重点项目建设勇挑重担,新项目开工14个。总投资10亿元的明电舍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工厂顺利竣工,采埃孚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部分投产,兆丰智能化工厂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圣奥时尚家具生产基地项目厂房结顶。优秀人才加快汇聚。新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3人,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省级领军人才7人。新落地“5213”计划人才项目28个,超额完成目标。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

(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企业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动能不断集聚,主动融入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在更大范围引进资源、配置资源。数字化改造全面覆盖。新增市工厂物联网项目8个,市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2个,区智能制造项目22个。联合西门子创新中心,免费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一对一”入户诊断服务。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和上云率双百目标。链长制强化产业链协同。扎实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工作,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有效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重汽杭发营收和产值双双突破50亿元,产量突破10万台。新增141项发明专利授权。优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有机更新步伐,13个项目拟新增面积近50万平方米。创新推出“人才贷”,向28个项目拨付1830万元的首笔快速启动资金,破解创业企业资金难题。

(五)以功能提升为契机,全域环境纵深推进。在扩大城市体量的同时,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规划引领更全面。高标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市北、桥南、红垦单元控规修编,益农产业单元控规评审。城市配套更优化。扎实推进总投资258亿元,总建筑面积46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新开工建设安置房占全区新开工安置房项目68.5%。实施建设二路、弘慧路等20余条道路新改建工程。高标准推进百日攻坚行动。教育格局更开放。总投资超5亿元的市心小学、信息港幼儿园投入使用,总投资5.5亿元的信息港初中、天德路幼儿园等加快建设。科技城尚德实验学校完成设计方案。平安建设更深入。持续优化网格建设,开展反邪专项行动,抓好消防“回头看”,构建“大调解”格局,强化“四个平台”建设,连续15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发展保障更有力。积极与中化集团、中冶集团等央企达成战略合作,争取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上级资金14.9亿元,发行公司债券(保障性住房)27亿元。

(六)以强基固本为抓手,发展合力不断凝聚。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清廉开发区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水平。全覆盖智慧党建。摸排189家规上制造业、58家规上数字经济企业、2家省级特色小镇、4家省级众创空间,扣清底数,扫除盲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突出党建品牌引领。开展两新党建“品牌型、成长型、初创型”示范梯队建设,打造杭州湾信息港党委“五朵云”模式和微医集团党委 “爱心援助、健康公益”等数字经济党建金名片。浓厚干事氛围。结合机构改革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在对标一流中拉高标杆,持续开展“民情双访”定向专访企业活动,累计开展中层干部和骨干力量“一对一”驻点服务300余次。完成社区组织换届。支部结对社区,党员下沉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历练、比拼,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持续提升,作风效能更加优化。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年,我们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不容易的发展历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特殊考验和严峻挑战。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级各部门和镇街密切支持的结果,是各进区服务机构有效服务的结果,也是我们广大企业家和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经济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传统产业优势弱化与创新驱动不足带来的挑战仍然存在,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效益还不够明显;各区块之间的发展联动还不够紧密,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集聚不够。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系统观念,采取有力措施,从问题本质着手,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主要思路和工作举措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亚运兴城攻坚之年,也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的开发区,正处在开放创新的攻坚期、数字赋能的增长期、城市能级的蝶变期“三期叠加”的重要时期,正加快构建五大发展新格局:一是国家省市区重大战略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开发区更高层次开放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我们必须主动承担起先行先试重任,率先开创自贸区建设新成果;二是我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为开发区产业更高层次跃升提供了新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发挥好领军领跑作用,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上构建新优势;三是浙大国际科创中心、西电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开启了开发区更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在人才、技术、项目等各方面有更大作为,率先在创新引领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开发建设范围不断拓展为开发区更大空间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全局角度,加强与相关镇街和单位联动,率先在各区块协调发展上实现新作为;五是亚运筹备和新型城市化为开发区更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红利,我们必须持续拉高标杆,全面推动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的新优化。

承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我们要以整装再出发、挺身再战斗、奋力再进位的执着,主动肩负起开发区跨越发展的使命担当,步稳蹄急地向着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持续迈进。

2021年开发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抓“前亚运、后峰会”“自贸区扩容”“拥江发展”等系列重大机遇,围绕数字化改革发展方向,按照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要求,坚持数字经济与新制造业双轮驱动不动摇,全面建设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勇当“重要窗口”示范样板的最强劲增长极。

2021年开发区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规上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冲百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努力为全区经济发展挑大梁、担重任。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贯彻新一年总体思路,完成预期发展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和区“两会”部署要求,铆足拼搏实干之劲、笃定争先进位之志,迎难而上再出发、闯关夺隘勇向前,努力提升发展实力、内生活力和区域带动力,具体是要在六大方面跑出“加速度”:

(一) 加快先行先试,跑出自贸建设“加速度”

自贸试验区是开发区开放再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准确把握从“开发时代”到“自贸时代”、从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当好改革发展排头兵。

持续解放思想。思想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先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率先建立符合新一轮高水平开放需要、独具特色的自贸区建设机制。自觉对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主动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经验,树立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协同思维、用户思维、成长型思维。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凡是其他自贸试验区有经验、开发区企业有需求的内容,要加快推进;对企业有需求,但全国无经验可复制的,要及时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项目化团队,抓紧研究,力求首创。

突出路径精准。产业提质是自贸区建设的重点。结合制造业发展基础,通过更大更高层面的开放合作,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主导产业,以落户的外资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纽带,进一步加深与日、韩、德、英等全球企业的合作交流,导入高端创新平台和创业团队,促进技术、产品、模式创新。积极利用国际机器人组织联盟、进口博览会等系列平台,开展产业精准对接合作。鼓励支持浙大国际科创中心、西电研究院等大院名所以及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国内协作,建立高水平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平台等,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加强对制约企业“卡脖子”核心技术的攻关,增强产业链活力。通过要素支撑保障、政策倾斜支持等方式积极鼓励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纤维新材料、磁性材料为核心的高端材料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数智自贸新优势。

注重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要全方位对标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水平,推进全流程再造、审批改革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开发区办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办事“全流程集成式服务”,将企业办事涉及部门业务及其窗口、人员、设备集中到专区,实现各环节流水线办理。对涉及审批的事项,探索实施“联办套餐”,进一步优化流程、“瘦身”材料、减证便民,努力实现同步申请、一窗受理、同步审批、一并出证。对涉及代办事项,全面推行“全事项、全流程、全环节免费代办”。充分发挥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效能,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让“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要求,探索开展内资、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事项无差别受理,不分投资主体、不分投资人国别、不分投资形式,实行单一窗口、一个流程、一窗通办。努力以制度的创新推动自贸区建设更大成效。

(二)强化数智赋能,跑出产业提升“加速度”

立足开发区产业基础,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倍增发展,全面提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迭代。

发展导向持续引领。加大对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鼓励制造业企业朝着产业数字化方向发展,在土地和其他资源上重点保障数字产业化进程,协调解决好制约数字经济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数字经济企业培育清单、加速清单和产业化清单,根据清单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进行重点跟进、培育和扶持,对数字经济企业的产业化过程给予最大力度支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支持和鼓励企业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把技术水平调高、把制造能力调强、把产业结构调优、把产业链条调长。

优势产业强链提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方向,以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专用设备、智能终端等先进智能装备为核心,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鼓励推广以西门子工业4.0(萧山)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化诊断,支持企业上云、工业物联网、智慧工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做大做高做新。抓住自贸区服务业领域率先开放的优势,引入国际先进智能制造服务机构,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新工厂计划”,建设具有典型性、标杆性的数字化工厂10个。实施龙头企业改造提升行动,引导龙头企业“留根扩能”开展增资扩产、改造升级、补齐短板。开展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推动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引进“独角兽”等行业龙头和科技小巨人等高新企业,加快引进电子信息等领域先进制造业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创新联盟,支持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数字经济项目与区域内制造业企业合作发展,推广产品技术,拓宽应用场景,实现产能有效对接。

新兴经济集聚突破。坚持发展低占地高产出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持续提高新产业、新业态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要深化高新产业建链,实施“三高”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涌现更多高新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实施孵化→加速→产业基地→总部一条龙精准培育机制,加快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5G商用等为代表的新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改造,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提速发展。联动招引工业设计、研发孵化、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相关领域,打造全链条产业业态。以湾区数字公园、中国TOP直播产业园、浙江国际影视中心等平台为引领,培育数字影音、互动娱乐等新兴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三)集聚高端要素,跑出项目攻坚“加速度”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努力在带动力强、贡献度大的龙头项目,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优的高端项目,推进过程快、落地见效好的优质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聚焦全球项目。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全力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依靠具有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领袖,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生态链招商,招引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和技术人才。加快推进在谈的总投资20亿元的装备生产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的世界500强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的创新药产业化项目等签约落户。通过成立项目专班,盯紧看牢、主动服务,在工商注册、项目落地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力争全年落户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

招引国际人才。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和创新平台的聚才引智优势,力争全年新引进院士2名、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0名,区级及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家,落地“5213”等人才项目20个,加快形成高层次人才由点状集聚到面状延伸的良好局面。依托采埃孚、通用电器等大型外资企业,强化海外智力引进,力争新建海外专家工作站不少于1家。联合部分高校科研院所、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高端猎头公司以及开发区内双创服务机构,建立高端人才目录库,发挥“360”人才服务平台作用,力争全年引育智能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人。

加快项目见效。围绕“4286”产业载体建设,按照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圣奥时尚家具生产基地项目、兆丰智能化工厂项目尽快投用,推进吉利亿咖通项目、英希捷半导体新材料研发项目(市北)、复星国药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及运营中心项目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科百特生物过滤膜项目、睿丽科技项目等落户项目尽快开工。

(四)坚持科技引领,跑出创新驱动“加速度”

坚定不移走科技赋能产业、创新驱动实体的路子,坚持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着力推动从制造园区向创新智造城区的全域转变。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区科技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开发区创新创业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创办科技园区、加快优质科技型企业集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研究出台高技能人才引育政策,制定开发区紧缺技能人才目录,鼓励院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培养,加大高技能人才供给力度。优化升级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突出“注重绩效、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导向。

加强创新引领示范。进一步加强科技企业梯队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强化市场运作,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引进更多大院名所、高端研发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和产教融合项目,加快由“政府给优惠、校院企报项目”的传统激励模式,向“政府搭平台、企业提需求、校院供项目”的创新合伙人关系转变,积极招引具备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科技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全年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雏鹰计划企业30家,切实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百名院士专家进开发区等活动,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引导企业承担省、市、区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力争新增区级及以上重大科技项目4个、各级研发中心20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入拓展创新空间。围绕国际一流科创、研发、产业平台定位,加快推进信息港六期北区块、信息港七期、机器人硬科技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高质量保障浙大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确保吴汉明院士实验室如期交付,2022年亚运前投入使用。力争西电研究院今年9月开建。加快建设智联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等,启动创业谷二期建设。三江创智小镇结合5G创新谷二期,积极申报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突出5G、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以信创硬件带动精密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两大关联产业,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五)深化产城融合,跑出全域美丽“加速度”

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按照未来社区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水平,以产业升级迭代带动城市功能结构优化,以城市有机更新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实现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新突破。

做好立体发展文章。持续在内涵发展、集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密度和产业能级。按照整片、连片盘整的要求,加大规划统筹力度,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市北区块结合“退二进三”,利用部分企业收储和就地更新改造,进一步打通规划道路,推动成片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市北区块(以市心路西区块为主)整体改造提升。优化楼宇经济业态布局,引导楼宇产权单位通过综合改造提升,向专业化和高新化方向发展,探索以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错位经营,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楼、总部企业楼、信息科技楼、商务服务楼等专业楼宇。坚持规划设计与产业培育相结合,鼓励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创意设计、互联网平台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向楼宇集聚。桥南区块以“亩均效益”评价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腾笼换鸟”,通过政府主导或引入资本参与的方式,对原有工业厂房因地制宜推进一体化改造,加快产业空间建设,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千方百计扩充增量、增加流量、盘活存量,加快进入“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的立体时代。

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导向,以“改善民生、提升配套、优化品质”思路有序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提优。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名校。高标准建设信息港中学、市心幼儿园二期、钱江农场幼儿园、钱江农场学校等教育工程;鼓励引导企业与各类高校、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开发区设立产学研实训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医疗提质。充分发挥数字医疗资源优势,促进相关企业与辖区医疗机构联合联动步伐,推进英慈国际医院等建设,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城市提颜。加快推进46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系列工程,加快启动科技城香港置地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推进滨江二路等主干道路和杭甬抬升保通道路(滨江二路)工程,着力打造东西联动新格局。加快推进绿色智造产业新城“三纵五横”路网体系建设,大力推动邻里中心、产业区块科创中心和集镇区块学校、住宅项目征迁及做地工作,积极保障区块内重点产业项目配套建设。加快推进三江创智小镇启动区块环境整治提升和纵九路建设工程,开创区块提速发展新局面。

提高精细治理水平。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联防联控,持续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深化片区网格工作机制,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鼓励发挥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作用,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全面实施“网格化+数字化”基层治理模式,优化提升“四个平台”建设,实现基层事务统筹管理、流程再造、智能服务。通过5G等技术手段,整合综合性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加快构建“平台通、数据通、应用通”智慧城市体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努力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以“迎亚运”为契机,健全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高标准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用电”、“智慧电梯”等安全隐患监管系统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六)强化担当作为,跑出攻坚克难“加速度”

面对发展新格局,以更强的发展意识“抢机遇”,以更大的发展魄力“闯难关”,以更猛的发展劲头“抓项目”,以更足的发展勇气“拼转型”。

要强化党建聚力。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的总牵引,不断提升老典型,培育新品牌,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要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引导他们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带头开展技术攻坚、争当生产营销能手,坚持组织引领,深度挖掘“工匠文化”、“奋斗文化”、“创新文化”,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内在需要。

要强化实干聚能。牢固树立抓落实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工作方法,细化各领域工作抓手、推进措施,对每项工作都要按照“路线图”思维,扎实制定工作计划,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拼到底”工作机制,挂图作战、节点推进。细化重点项目安排,明确每一阶段的投资额度及形象进度,确保各项工作快推进、可跟踪、可督查。持续抓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推动广大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新举措、破解问题的新本领。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营造大干、实干、快干的浓厚氛围。

要强化责任聚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切实履行“两个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持之以恒抓好警示教育、党纪学习、政策宣讲等工作,落实清廉建设责任主体,高质量推进纠正“四风”工作。系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把定期排查、实时预警、动态更新贯穿始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建设,优化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重要时间节点上打好主动仗,自觉营造阳光、宽容、高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关系。

春来征程万里阔,扬帆奋进正当时。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不畏艰险、善作善成的奋斗韧劲,以“奔跑者”的姿态、“先行者”的勇气、“开局者”的担当,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在我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进程中继续当好“头雁”,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