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3/2019-07183 | 成文日期 | 2019-08-19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主题分类 | 统计 |
文号 | 有效性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凝心聚力促发展、解放思想再出发,全区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平稳。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经初步测算,2018年,萧山区(含大江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6.37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01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8年平均汇率6.6174折算,为24332美元。
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6.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1.92亿元,分别增长1.2%、2.6%和8.5%;三次产业结构升级为3.0:40.3:56.7。按户籍人口计算,萧山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308元,为23621美元。
(二)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GDP的比重为7.5%。其中数字内容产业、信息软件产业和智慧物流产业分别增长18.0%、17.8%和12.4%。
(三)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9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01亿元,增长22.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1.21亿元,增长12.1%,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89.08亿元,增长18.3%,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城乡社区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和教育等民生项目支出分别增长91.7%、41.8%和25.0%。
(四)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普涨格局。其中:居住类上涨6.0%,食品烟酒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2.6%。
(五)劳动就业
年末拥有17家职业介绍机构,全年提供职业介绍服务1.51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3万人,实现2.1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2010元,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18.4元。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
年末,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人口(含大江东)132.0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84‰,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6.05‰。剔除大江东后,户籍人口116.42万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11万人。
(二)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65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030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70元,增长9.2%;人均消费支出30405元,增长8.1%。
(三)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52.1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52.56万人;参加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52.12万人、52.12万人和52.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0%。
开建安置房223.9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199.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2852户。筹集蓝领公寓2010套。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职工7.16万人。
(四)社会福利
推进养老服务示范型项目建设,老年助餐体系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区殡仪服务中心“公建民营”项目正式运营。年末拥有各类公办福利中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等福利机构37个,床位5615张,寄养人员1316人,全年供给金额266.62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917元调整为955元;年末,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54亿元。全年共募集善款1.05亿元,发放救助款6112万元,救助3.9万人次。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城市建设
完成萧山分区规划并获批复,完成亚运村、奥体博览中心等4个重点区块城市设计,推动全域控规编制工作,开展各类规划编制45项。开工建设机场三期工程,加快火车南站东广场建设。地铁1号线三期等5条线路全线开工,机场快线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加快推进杭州绕城西复线、03省道改建等续建项目,完成博奥路南伸前期工作,南三路等市政道路开工建设,拱秀路东伸竣工。人民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新增2410个公共停车泊位。千岛湖供水工程江南线项目正式开工。完成35个重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0个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完成签约8504户、腾房7409户。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进度,推行全过程代建开发模式。获评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97.4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旧厂区50.8万平方米。
(二)公用事业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8.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9.50亿千瓦时,增长11.5%。全年供水量33152.47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06.4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9684.58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819.43万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40万立方米/日。年末,拥有公交线路175条,实有公交汽车1489辆,全年公交汽车客运总量1.65亿人次,公交分担率达25.1%,新投用5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辟公交线路13条,优化53条。新建及提升改造城区公厕67座、农村公厕837座。
(三)城市绿化
2018年末建成区面积113.6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6.29%,建成区绿地率为21.68%。
(四)环境保护
十二大行业整治,关停取缔“四无”企业712家,整治提升370家。划定全区生态红线,完成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全面启动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20个生活类小区雨污分流试点工程。创新应用“智慧河道云平台”系统,深入实施“五小水体”治理、清障清脏、打击非法捕捞工作,积极创建美丽池塘,成立全市首支“水上城管”队伍。浦阳江治理二期、三期工程进展顺利,蜀山外排大治河排涝站改造工程完成基础部分。完成68家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化治理,削减排放1700吨,启动国Ⅲ柴油车淘汰工作,PM2.5平均浓度低于去年同期。实现全国首家放射源在线监管,建成全省首家固废全过程在线监管系统。河上、瓜沥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406个住宅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建成示范小区31个,餐厨废弃物规范收运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5%。
(五)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77起、死亡79人、受伤34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83起、35人、82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由上年的0.067人降至0.044人。
四、农业
(一)农业生产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业40.64亿元、林业0.75亿元、渔业5.8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74亿元,分别增长3.5%、1.0%、1.1%和11.9%;牧业增加值6.25亿元,下降8.1%。蔬菜、花木、畜牧、水产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78.4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4%。
全年水果产量9.30万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3.49万吨,增长1.6%;肉类产量6.34万吨,下降5.9%。
(二)农村经济
新增“大田托管”美丽田园面积3万亩。建成市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新增为农服务综合体8家。益农镇成功创建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
2018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02万千瓦;有效灌溉68.91万亩。
五、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553.89亿元,增长3.4%。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5.0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7.64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1.73亿元,分别增长0.5%、2.7%和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5.5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62.25亿元,分别增长3.2%和6.8%;亏损面为16.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62亿元,增长17.7%;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62%,与上年持平;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0万元/人。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97亿元,比上年下降15.8%。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30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2.04亿元,比上年下降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82.6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60.93万平方米。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3%。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下降1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0.6%;第三产业增长14.9%,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5.8%。
(二)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房屋施工面积2150.69万平方米,增长5.0%;竣工面积323.24万平方米,增长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3.71万平方米,下降15.3%。
七、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18亿元,增长9.6%。其中批发零售额588.51亿元,增长9.4%,住宿餐饮业92.66亿元,增长10.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9%,汽车类增长5.2%;粮油食品类下降5.5%。
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20.45亿元,增长24.1%。
八、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
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90.28亿元,增长8.0%。其中进口总额190.67亿元,增长2.0%;出口总额599.60亿元,增长10.1%。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86.82亿元,增长8.0%;纺织品182.85亿元,增长12.8%;羽绒及其制品53.83亿元,增长18.8%;服装41.86亿元,增长4.8%;家具29.34亿元,增长5.9%;化工23.69亿元,增长22.5%。出口总额中,汽车配件28.46亿元,增长7.2%;高新技术产品15.91亿元,下降1.2%;新能源12.57亿元,增长7.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41.62亿元,增长9.9%;加工贸易出口57.25亿元,增长10.7%。出口市场中,对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分别出口211.06亿元、140.63亿元和140.31亿元,分别增长12.8%、5.5%和5.1%;对美国出口增长6.5%,对越南出口增长,27.5%,对日本出口增长6.4%,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35.5%,对印度出口增长15.4%,对巴西出口增长17.6%。美国依然是全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5%。
(二)招商引资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120项,实到外资10.09亿美元。其中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0项,总投资26.09亿美元,占新批外商项目总投资的91.74%。
全年引进及结转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市外内资项目118,实际到位资金111.14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97.8亿元。
九、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35.0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5.938公里,一、二级等级公路636.73公里,内河航道里程796.83公里。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4.13万辆,其中汽车43.95万辆。萧山国际机场年末通航城市172个,比上年末增加12个;已开通航线292条,净增加6条。全年起降航班28.49万架次,增长5.1%;客运吞吐量3824.16万人次,增长7.5%,其中客运出港量1956.24万人次,增长7.2%;货物吞吐量64.09万吨,增长8.7%,其中货物出港量37.52万吨,增长8.0%。
(二)邮电通讯
全年共实现快递业务收入40.94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完成快递业务量5.91亿件,下降-11.9%。
(三)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游客2329.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2.90亿元,增长10.3%。年末,拥有各类旅行社58家,增长9.4%;星级宾馆10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5家;4A级景点5个。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项目顺利推进,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系列活动,成为世界旅游联盟特别会员。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评审。极地海洋公园二期、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开业,银泰农旅小镇开工建设。
十、金融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萧山区金融机构达到36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10.98亿元,增长15.5%;贷款余额3849.81亿元,增长15.9%,其中住户贷款1229.43亿元,增长19.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615.85亿元,增长14% 。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家,累计达68家。
十一、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事业
2018年末,全区共有小学79所,在校学生9.67万人;初中45所,在校学生4.03万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94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为99.7%,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8%。全年普通高校录取6083人,高职录取1774人。2018年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2196人,比例达35.37%,高出全省平均15.37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启用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世纪实验小学等26所学校。试点开展小学生学后托管服务。启动中小学教师“区 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
(二)科技创新
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395件。年末,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个。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421场次,观众11万人次;全年农村电影放映6816余场,观众逾137.7万人次。年末图书馆藏书322.4万册。
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家乡》《乡村大世界》节目走进萧山,大型原创绍剧《杨时与湘湖》成功上演。举办世界摩托艇锦标赛、区第十八届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圆满完成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服务保障任务。戴村郊野运动小镇入围省首批运动休闲小镇。实现全区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WIFI设施全覆盖。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入围广电总局创建名单,建成区融媒体中心。第二轮文物修缮工作有序开展。
(二)卫生
年末,萧山区(含大江东)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3个,其中医院56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51个和2个。拥有床位10174张,其中医院床位9699张,分别增长1.7%和1.9%。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3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14人,注册护士5999人,分别增长7.3%、10.3%和8.4%。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2217.6万人次。
全年共办理生育登记10319例,其中一孩5249例、二孩5070例。
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实现省级以上卫生镇全覆盖,12个镇街申报创建国家卫生镇。浙大妇院钱江院区启动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社区智慧医疗自助服务功能建设。
(三)体育
全年新增等级运动员14人,其中一级9人,二级12人;参加各类全国级比赛获奖牌数38枚,其中金牌15枚;参加各类省级比赛获奖牌数99枚,其中金牌42枚。
公报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 本公报数据除特别说明,均为不含大江东;
3.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